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故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初名将李广,是秦朝时大将李信的后人,骑射熟练,机智勇敢。在担任上郡太守时,他和匈奴打过很多恶仗。有一次,他率部下几十人在追击匈奴时,遭遇一支匈奴骑兵几千人。敌众我寡,大家想尽快撤退,李广却说:“我们离大营几十里,要是转身逃跑,立即会被匈奴追上。不如留在原地不动,匈奴一定会怀疑我方有伏兵,反而不敢进攻我们。“

于是,李广等人全部下马卸鞍,装出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匈奴人果然起疑心,不敢贸然上前进攻,就在远处守着。就这样两军相持到天黑,匈奴人怕中埋伏,就仓皇退去了。由于李广临危不乱,终于化险为夷。

这样了不起的将军,平时却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他对士兵的爱护,都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上。比如,他和士兵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帐篷里睡觉;行军口渴遇上水源时,如果士兵们没喝,他是不会去喝的;就连奖赏,他也总是与部下一同分享。为此,士兵们都非常爱戴他,跟随他作战都非常英勇。

李广戎马一生,和匈奴进行过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战斗,立下了辉煌的战功,连匈奴单于也十分敬畏他的威名。可是,他最后却因为一次上司指挥失误,导致他率领的部队迷路,贻误战机而被治罪。他不愿被刀笔吏迫害,于是自刎而死。得知这一消息,全军将士都失声痛哭。老百姓听到消息,也无不悲伤流泪。

司马迁评价道:“李将军生性耿直诚实,不善言辞,看上去像个乡下的农民;但他死的时候,举国上下,无不为他默哀悲悼。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其实却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释义

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树和李子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会形成一条小道。

这句话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是这样: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很多人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并且用以激励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具的人,用自己的德行来感染身边的人。

不过,日本学者芥川龙之介对这句话有另一种解读,他在自己的随笔集《侏儒的话》中这样写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确实是智者的话,但不是即使桃李不说,而是如果桃李不说。

意思是说,如果桃树和李子树不会说话(得给自己表功或者懂得抗议),那么前来采摘果实的人就会络绎不绝,直至踏出一条小路。这样的解读或许显得有些腹黑,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必不是真理。

在职场中,如果你不会说话,只记得埋头苦干,就算你有功劳,领导恐怕也很难记得你。反观那些只会跟领导吹耳边风的人,却往往混得很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说话,对别人再好,别人也未必会领你的情,只会把你所做的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结合李广将军的生平来看,芥川龙之介的解读恐怕不无道理。

李广自汉文帝十六年起从军,在部队中生活了四十多年,一生战功无数。他总是把自己的赏赐分给手下将士们,所以深得爱戴。

公元前129年,李广出击匈奴,因为双方作战兵力寡众悬殊,李广兵败被俘。后诈死逃回汉朝。但官吏认为李广有败军之罪,又被俘虏,应当斩首,后来李广用金赎罪,被贬为庶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李广因为迷失道路而贻误了战机,他不愿面对刀笔吏们的羞辱,于是自杀。

李广的子孙们结局也都不大好。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比李广死得早,李广死后,他的小儿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多年后,孙子李陵也因为作战寡不敌众而投降匈奴,最终客死异乡。

李广终其一生都没有封侯,这对他来说是公平的吗?我们不知道。

但是我们最起码知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们知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我们知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我们还知道水浒传里有一位神射手,他的外号就叫“小李广”。

在司马迁的笔下,或许李广就是芬芳的桃李,那么在这棵树下踏出一条小路的人是谁呢?是他手下将士吗?是皇帝吗?还是那些让他宁可自杀也不愿面对的刀笔吏呢?

投稿

三观是哪三观?三观不合别再用错了

2022-9-15 16:09:31

投稿

2023河南郑州新密市首批拆迁村名单公布!涉及13个村(社区)!

2023-2-14 14:53:1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