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古人出行交通工具真相还原)

  交通是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生活范国与交通工具关系很大。古时候的交通条件很差,人们为了生活方便,尽量沿河居住,水上交通就成为最早产生的运输方式。“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说明独木舟早已在中国出现。在陆上交通方面,驯马、牛作为陆运工具,出现得最早,此后出现牛、马拉车而促进了道路的人工修筑。

  1.驾

  加车于马。又总称帝王的车乘,如“从驾”意即扈从皇帝出行。此外,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古代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古人出行交通工具真相还原)插图???

  2.服马

  古代一车驾四马,称一乘(意即一套车马)。居中两匹驾辕的马叫“服”,两侧的马叫“骖”或“騑”。

  3.骖乘

  古代乘车在车右陪乘的人。商周的马车单辕,驭者居中,尊者居左,骖乘居右,其作用首先为保持车的平衡。此外,骖乘还担任安全警卫的责任。

  4.车马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来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

  5.马车

  车乘在古代很有讲究。先秦时代有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厢小的叫小车(即马车),驾牛、车厢大的叫大车(即牛车)。小车除供贵族出行外,还用于战争。战国时期,战车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

  6.牛车

  先秦时代,牛车只用来拉笨重的东西。汉以后,统治者转而喜乘牛车。牛车较慢,行走较稳,而且车身高大严密,可以张帷设几,任意坐卧。牛车有通幢牛车、偏幢牛车和敞棚牛车三种类型。通幢牛车地位最高,车顶上自前至后张一顶大幔子。偏幢牛车的幔子则只遮住车的前半部。这两种车在幔子底下还有车棚,棚一般有檐。早期的檐较浅,到了唐代,棚檐已变得很深,叫长檐车。没有棚的车叫敞棚车。

  7.轩

  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轻便车。车厢前顶较高,两侧用漆有花纹或加皮饰的席子做障蔽。也用为车的通称。

  8.辕

  是指汉以后马车前的直木,共有两根,直而平,夹在牲畜两旁,前端伸出在车舆之前,后端压在车轴上。但是商周车都是独辕,辕在正中。辕又作为车的代称,如“乘辕”即乘车。

  古代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古人出行交通工具真相还原)插图1?

  9.车的组成部分

  舆: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

  轸:指车厢底部四周的横木,可借指车。

  毂: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

  辋:指车轮的边框。

  辐:指车上连接辋和毂的部分。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30根。

  辐辏:车轮四周的辐条都向车輹集中而成辐辏。

  车轴:车上的一根横梁,上承车與,两端套上车轮。

  軎:指车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

  辖:车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三四寸,俗称销子。

  輹: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因其形状像个伏着的兔子,所以也叫伏兔。

  轼:指设在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轫:物不是车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车发动时必须先将轫移开,所以起程称为“发轫”,用来比喻事情的开端。

  10.辙

  指车轮碾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引申为道路。

  古代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古人出行交通工具真相还原)插图2?

  11.舟

  水上交通用具,即船。

  舟次:船停泊之所即码头。又称舟渚。

  舟梁:用船架设的浮桥。

  舟楫:泛指船只。

  舟舰:战船。

  12.司南

  先秦时期的《鬼谷子》《韩非子》中都记载有“司南”。科技史家研究认为:在刻有八卦和天干地支表示方位的光滑地盘上,置一光滑的天磁石制成的匙,以象征大熊星座(北斗七星),趋转匙之后指向南。司南的缺点是不能在活动的运载工具上应用,因为稍有活动或不平,其影即滑脱。

  13.指南鱼

  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记载有能在车、船上应用的指南鱼。其方法是利用强大的地磁场的作用使铁片磁化,使铁鱼内部处于活动状态的磁畴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

  14.指南针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用磁石磨成的指南针,以及装置磁针的四种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缕悬。这一发明广泛应用于航海、旅行和行军,被科技史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15.丝绸之路

  亦称“丝路”,指西汉(前202-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此得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

  16.河西走廊

  亦称甘肃走廊,指甘肃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因其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多沙碛、戈壁,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渐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17.茶马古道

  实际上就是一条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千米;另一条路线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贡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细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千米。两条主线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18.驰道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素始皇统一六国。第二年(前220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从《汉书·贾山传》中得知,秦驰道宽广壮丽,道宽50步(约今69米),每隔3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每隔10里建一亭,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19.栈道

  又名阁道、复道、栈阁。指古人在今川、陕、甘、滇等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国时即已修建。秦惠王时使用“石牛产金”的计策,吸引蜀人北上,开辟秦岭,修筑成“金牛道”(后世名“南栈道”),其中许多路段是悬空架设的道。此道开通之后,秦国的力量扩张到了西南。另,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称复道,亦称栈道。

  20.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出示“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于设立了文报局与驿站相辅而行,继而废除了驿站,同时有文报局专司其事,以后又设邮政,而文报局也逐渐废止。

  21.邮驿

  驿站。古时设在沿途的馆舍,供出巡的官员、传送文书的小吏和旅客歇宿。马传曰置,步传曰邮。

  22.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隋朝时,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且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3.漕运

  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的粮食运往关中。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投稿

excel合并单元格怎么弄(单元格怎么二合一)

2023-3-2 22:43:00

投稿

word怎么设置可打印区域(word打印区域如何设置)

2023-3-2 22:49:0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