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昕悦的妈妈一直有个烦恼,女儿太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交朋友,她很担心孩子将来人缘不好变得性格怪异、孤僻,孩子9月份要上幼儿园,妈妈就带女儿去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希望女儿能够喜欢交朋友,以便于顺利度过幼儿园入园初期。

  但谁知道女儿变得更不愿意去了,一听说有外人在就想办法各种逃避,磨蹭,甚至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跟妈妈发脾气。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

  当昕悦妈妈跟我抱怨女儿内向时,我告诉她说:“假如你真的希望孩子将来人缘好,如何让孩子‘喜欢’与人交往,这才是重点。”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行为和语言都约束了孩子对交往的兴趣,比如昕悦妈妈就经常逼迫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还会用言语暗示孩子“你一个人玩是玩不好的”、“只有人缘好的小朋友大家才会喜欢”……

  这些言语和行为给了孩子很大压力,从而更加打击孩子的社交积极性。

  那么孩子“社恐”通常有什么表现?原因到底是什么?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1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2

  如何判断你的孩子“社恐”了?

  “社交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况,孩子的社恐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孩子开始不愿与他人交流,拒绝与他人分享, 在公众场合只喜欢自己坐在角落,或者不愿意主动融入和拓宽社交范围。

  二是自己单独相处的时候格外开心,与他人同处时明显感觉紧张和焦躁。

  三是孩子在想方设法与家长谈及与同学或者朋友相处沟通方面的问题,但是显得吞吞吐吐 ,欲言又止,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您的孩子大概率是遇到“社恐”问题了。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3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4

  孩子“社恐”背后的真相

  O原生家庭影响:家长过于严苛,忽视孩子接受力

  孩子的社会活动通常是在家长陪伴下完成的,而很多家长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时,习惯用自己固有的价值标准和规则制度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会“逼迫”孩子失去了社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得“唯唯诺诺”或者“死气沉沉”。

  比如家长带孩子聚餐时,孩子正准备讲述一个想法或者观点时,家长认为不妥或者忙于应酬而粗暴打断。

  事后也不与孩子沟通解释,孩子就会产生“我做错了”“我不该表达那个观点”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也自然就不在社交场合交流,形成“社恐”。

  昕悦妈妈带昕悦参加同事生日会时,指示昕悦称呼“阿姨”“叔叔”“哥哥”“姐姐”,因为在妈妈来看这是“理所应当”的,或者说这是“社交礼仪”,但是没有考虑昕悦作为孩子当时当下的感受和想法。

  即便在昕悦已经流露出厌烦或者抵触情绪时,昕悦妈妈还严厉指责,这就会让昕悦对“见到大人要称呼”这件事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并且延伸到对所有社交活动的厌恶和逃避,出现了“社恐”问题。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5

  O过于关注自我,形成“焦点效应”

  心理社会学有一个“焦点效应”,指的是人们往往会过高估计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错误地在社交场合中把自己作为焦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别人注意到。

  具有这种心理特质的孩子通常会比较要强,通过不断努力让自己在社会中通过“积极因素”被关注,比如形象好、学习好、身体好等,综合素质就显得也比同龄孩子高一些。

  但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凡事都先想到“自己” ,缺乏同理心和宽容度,很难与其他人相处,更不愿意投入精力和周围人交流。

  而且一旦遇到困境和逆境,遭受外界的批判和冲击,便会觉得自己的形象“损毁”,人设“崩塌”,变得烦躁、焦虑和自卑,也不再愿意与其他人敞开心扉,通过“锁死内心”的方式支撑自我的认同感,这样的心态无疑不利于孩子长期健康的成长。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6

  O自卑心理作祟,自我贬低,过于敏感

  自卑是孩子很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不管是在学习成绩、外表容貌或者家庭经济等任何一方面产生不如其他同学的感觉或者经历,便会容易自我贬低,妄自菲薄,过于敏感,加剧自卑感。

  进而感觉别人的眼光中对自己是否定、厌恶或者嫌弃,担心自己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言行产生负面效果,从而不愿意与人交谈。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7

  帮孩子有效解决“社恐”问题

  O家长以身示范,改变教育方式,注意自身言行

  马克思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

  其实交往也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必然伴侣,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同表达

  。例如通过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鼓励孩子更多分享学校生活学习的点滴,给予家长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家长也要以身示范,放平心态,和孩子坦诚地交流自己的工作体会和生活感悟。

  充分建立起“听与被听”的交流机制,这样不仅让孩子会有更强的平等感,也会让孩子对于这种不同年龄和身份之间的对话轻松应对,当他再次面对同龄人时,自然就显得相对轻松,成长速度也较快。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8

  另外,家长要更加多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正如昕悦一听说有外人在就想办法各种逃避,磨蹭,甚至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甚至和妈妈发脾气,这就明显属于异常表现,这时家长一定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寻找问题根源,与孩子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而且因为孩子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社恐”兆头,对交流已经产生抵触, 家长在沟通时要格外注意方式和态度,不恰当的态度可能会加重孩子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甚至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O创造见识机会,开阔孩子眼界,培养兴趣爱好

  “见识决定格局”的道理同样适用孩子,孩子经历越丰富,眼界越宽,就越能够看到世界的广袤和多元。

  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厚重,从而不会只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从这种“小格局”中走出来,把精力投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生活中去。

  所以 家长应当多为孩子创造增长见识的机会, 常见的如带孩子旅游、购物、参加夏令营和同学聚会等,从这些经历中让孩子更多了解社会,触碰社会,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产生交集,开阔孩子眼界。

  同时家长也应当培养孩子各类兴趣,比如体育、绘画、唱歌、听书、舞蹈等,让孩子在兴趣活动中与同学、朋友增加接触。

  形成小型社交系统,孩子也会因为学习和了解了这些兴趣活动能够与“圈内人”自由交流,减轻了孩子“费尽心思找话题”的压力与尴尬,有助于孩子顺畅地开展社交活动,从而降低“社恐”产生的概率。

  孩子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插图9

  O培养社交思维,锻炼社交技巧

  “厉兵秣马,未雨绸缪”,家长还要从社交思维和技巧方面给予孩子引导,帮孩子梳理好社交中正确的思维逻辑。

  对不同场合不同环境的社交技巧制定具体行动指南,让孩子能够有所参考,有所“指望”,从而缓解或者改善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例如应当告诉孩子在社交中学会“换位思考”,了解“理性辩证”,教育孩子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的道理, 要学会接纳和包容 ,真诚对待每一个同学,每一位朋友。

  家长也应当告诉孩子,如果在社交中遭遇霸凌或者欺辱等原则性问题,一定要积极面对,不卑不亢,学会向老师、同学或者父母求助,学会主动沟通与化解。孩子们也许不能马上领悟和使用,但是有了这颗种子,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发芽开花,帮孩子们应对社交中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书中曾写到过: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无论是以身作则,还是增长见识,亦或坚强自信,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只要家长们不断自我提高,鼓励支持孩子去接触世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勇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您的孩子便会远离“社恐”。

投稿

白天鹅和鹅的差别(白天鹅)

2023-2-28 18:44:00

投稿

电脑画图工具怎么调整图片大小(照片大小怎么改到20k)

2023-2-28 18:47:0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