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初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有专家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首因效应案例
王成邋遢险落聘
王成赶到一家公司参加应聘,主考官是公司的刘总。临到考试时间快要结束,王成才满头大汗地赶到了考场,刘总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面前的王成,只见他大滴的汗珠子从额头上冒出来,满脸通红,上身一件红格子衬衣,加上满头乱糟糟的头发,给人一种疲疲沓沓的感觉。老总仔细地打量了他一阵,疑惑地问道:“你是研究生毕业?”似乎对他的学历表示怀疑。王成很尴尬地点点头回答:“是的。”接着,心存疑虑的刘总向他提出了几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王成渐渐静下心来,回答得头头是道。最终,刘总再三考虑,总算决定录用他。第二天,当王成来上班时,刘总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本来,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不打算录用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刘总说:“当时你的那副尊容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像个研究生,倒像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小青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要不是你后来在回答问题时很出色,你一定会被淘汰。”王成听罢,这才红着脸说明原因:“昨天我来面试时,在大街上看见有人遇上车祸,我就帮司机把伤员抬上的士,和另外一个路人把伤员送去医院。由于救人弄脏了衣服,我赶紧回家去换衣服,不巧我衣服还没干,就把弟弟的衬衫穿来了,加上拼命地赶路,所以一副狼狈相。”刘总点点头说:“难得你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不过,以后这样场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啊!”
精透解析:初次相见四注意,烧好开局三把火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和管理活动中对人的影响较大。在交友、招聘、求职、管理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利用这种效应,展示良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的成功搭好台阶。这就需要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知识、管理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既然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个首因效应在起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重要的首次见面应该注意四个方面。①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③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点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④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也要注意不要流入卖弄之嫌,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你的判断。只要能准确地把握这些方面,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在初创团队和人员管理方面,也要注意首因效应的应用。一位新领导,大家都在关注,第一次的行为非常重要,一定要非常注意如何烧好头三把火。第一次会议、第一次讲话、第一次批评、第一次表扬,都要充分准备,全面考虑。做得好了,在员工心中引起良性互动,产生良性循环;做得不好,会在员工心中引起麻痹、松懈甚至逆反心理,产生恶性循环。